中國汽車市場隨著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時代變遷,經歷著巨大的變化,在不斷學習創新中,已成為世界汽車制造大國,并正向汽車制造強國邁進。2009年起中國連續蟬聯全球汽車銷量第一,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斷突破,讓我們一起來回顧近年來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合資品牌中突圍,改變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不斷的向上之路:
1) 銷量增長拉近與合資品牌的差距
2019年我國乘用車銷量為2144.4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為737.6萬輛,占到當年汽車總銷量的34.1%。從2010年這近十年的發展來看,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崛起,尤其是2015年自主品牌汽車份額從2014年的29.2%上升到33.6%,增長4.4%,在銷量和份額上有較大突破,并在隨后的四年中份額都保持在33%以上。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崛起,主要得益中國SUV市場的興起。2009年中國SUV市場銷量不到55萬輛,只占中國乘用車市場份額的6.9%,而2019年SUV銷量已達946.5萬輛,份額占到44.1%,年均增長率為32%。中國汽車自主品牌把握時機,在這關鍵時期中積極布局SUV市場,使得中國SUV市場中自主品牌的份額從2009年的29%上升到2019年的47%,借助SUV熱潮實現突破,拉近與合資品牌的差距。2019年排名前20,銷量突破30萬輛以上的自主品牌已有吉利、哈弗、長安、比亞迪、上汽榮威、奇瑞和廣汽傳祺等,量上能比肩眾多強勢的合資品牌。
2)價格上突破天花板,品牌形象在用戶心目中得到極大提升
中國自主品牌各售價段銷量的年度對比,能清楚的發現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在中端甚至中高端價位市場的銷量占比逐年增加,價格向上的趨勢非常明顯:2010年自主品牌70%以上的銷量都來自于MSRP(廠商指導價)8萬及以下的車型, 2014年這一比例降到62.7%。此后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產品價格迅速拉升,2019年8萬及以下的產品銷量只占到27.6%,10-15萬(含)中端產品的銷量卻上升到37%,15萬以上產品的銷量也上升到12.3%。
10萬在過去被認為是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價格天花板”,這一認知已經徹底扭轉。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溢價已被大大提升,甚至其中強勢的品牌已經趕超部分合資品牌。以前涇渭分明“合資品牌主打10萬以上,自主品牌主打10萬以下”的市場格局被打破,雙方開始在10萬以上市場正面交鋒,并且自主品牌頑強的打開局面,站穩市場。
價格上的拉近,是自主品牌企業多年來堅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結果。在技術、設計、性能和質量等方面自主品牌不斷創新,推出一系列深受廣大消費者認可的車型,取得不俗的成績,從而扭轉消費者對自主品牌形象的認知。在國家信息中心近期的一項調研中發現,有近80%的消費者都認為自主品牌的形象有很大提升,其中用戶認為提升最大的方面是自主品牌給人的品質感,在做工、材質和細節上已基本與合資沒有差別,甚至在一些方面還有所超越。此外,自主品牌在配置方面的優勢更為突出,因此才會在與合資的直接碰撞中占據一定的市場。
3)中國自主品牌迅速布局高端化市場
中國自主品牌近年來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從外觀設計到技術實力,從營銷策略到戰略布局,中國自主品牌都在整體向上,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單車銷量和價格雙雙上漲,保證了企業利潤和銷量的同步提升,我國本土品牌已經獲得市場認可。在此基礎上,我國自主品牌紛紛沖擊高端化品牌,逐漸形成中國品牌高端化的新陣營,讓人愈發感覺到中國汽車品牌在新時代下的明顯變化。
WEY和領克作為當下初獲成功的兩個自主高端化品牌,吸引眾多業內人士的關注和研究。從品牌成立到產品推出,知名度與口碑的建立,以及最重要的銷量來說,WEY和領克都取得成功。究其原因,從品牌基礎來看,WEY誕生于長城,領克也是吉利收購沃爾沃后開拓出的品牌,作為母品牌的長城和吉利在汽車行業打拼多年,近年來時常在市場中推出爆款車型,市場反響強烈,消費者的認知和關注程度都較高,具有很好的品牌創建基礎;從市場的選取來看,二者都是以SUV市場來切入,此舉是非常明智的,首先SUV熱潮在中國仍未褪去,消費者認為自己理想車型中SUV車型占比還處于較高水平,其次自主品牌的優勢市場正是SUV,從SUV切入更能發揮自主品牌的強項;從產品設計定位來看,WEY和領克都采用大量原創設計,并且運用很多大膽前衛的元素,造型上非常吸睛,充分滿足80、90后群體對于時尚個性的需求;從產品做工來看,不論外觀還是內飾,在材質、細節上無不體現出品質和檔次感,將感官品質做得非常到位,較好得到讓消費者彰顯的心理得到滿足。因此推出高端化品牌離不開背后強大的造車實力,同時也是中國汽車發展的必然。
當前是技術變革空前劇烈的時代,中國自主品牌要保持持續向上的動力,還需把握“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時機,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電動化”目前已成為全球的熱點,是對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等情形的積極應對。中國發展新能源產業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層面。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產業發展已經到了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關鍵階段,新能源汽車也將逐漸轉向市場主導。
當前中國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處在相對領先的位置,在動力電池、電機技術,以及整個行業推廣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國家在政策的引導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做了極大的支持。新能源汽車 “火”了起來,各類資本競相追逐進入,對新能源汽車前景的普遍看好,新品牌諸如蔚來、小鵬、威馬等接連推出,形成造車新勢力。
但是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正從“補貼時代”過渡到“后補貼時代”,我們將面臨市場培育、產品競爭力提升等重大挑戰。雖然相對傳統燃油車而言,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在市場上不具備直接的競爭力,但是隨著技術的創新、政策法規的完善,未來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會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性能上進一步提升,造車成本也將降低,使用環節得到改善。并且國家將這一重要時點定在2025年,在此之后新能源汽車就要不斷地開始擺脫政策依賴,形成以市場驅動為主的階段,政策的支持將會逐漸弱化。因此,未來自主品牌必須在“雙積分”政策的引導下積極轉變,增強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
“智能”和“車聯網”發展如火如荼,中國自主品牌大膽嘗試并取得一些出色的成果。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正在影響著全球汽車行業的發展。與此同時,中國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出現世界領先的互聯網與通訊企業,并且推出了非常多的智能化產品,消費者有了較多的使用體驗。這兩項基礎為中國汽車智能化的發展積蓄了重要力量,并吸引到互聯網巨頭如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等紛紛與主機廠開展合作,開發出梧桐車聯智能系統,阿里巴巴AliOS以及百度Apollo等車聯網系統,進一步推動了中國汽車智能化發展。
目前搭載車聯網系統車機在自主品牌層面上基本完成普及,許多新上市的產品都可以做到語義識別,支持多種方言的語音控制,以及利用手機APP對車輛進行操作的遠程控制。這些智能化功能對于80、90后的吸引力是不可抵擋的,就像我們研究中發現的一位年輕消費者所說“我一旦適應這些智能功能,肯定離不開,下一次再買車也肯定會在帶有這些功能的車型中進行選擇?!敝悄芑内厔菀彩沁@樣,安全、便捷和舒適的功能一定會讓消費者產生粘性,從而形成行為依賴??梢韵胂?,習慣在酷熱夏季通過手機提前打開空調,而不用向以前走到停車位后打開空調等上10分鐘再出發;或者車輛能準確識別語音操作指令,釋放雙手規避開車過程中的一些潛在危險。消費者的駕駛行為會隨著這些功能的普及發生改變,就正如習慣了智能手機的消費者,很難讓其回歸到非智能手機。
綜上所述,中國汽車自主品牌借著SUV熱潮快速發展,占穩中端市場,突破所謂的“價格天花板”,在品牌形象上得到轉變。并且迅速布局更高端的市場,形成高端化品牌的新陣營。未來,中國自主品牌將在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大趨勢下完成更大的蛻變。
(作者:國家信息中心 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 郭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