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后發國家而言,產業政策有利于克服基礎薄弱、資源財力不足對產業發展的制約,縮短產業結構的演進過程,日韓成功地運用產業政策推動了本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然而,產業政策具有時代性和階段性特征,當產業發展階段和產業環境發生變化時,產業政策的定位和目標也應隨之改變。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現有產業政策的不足之處也逐漸顯現。一方面,產業政策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汽車產業進入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由過去依靠要素成本、規模擴張驅動轉向依靠效率提升和創新驅動。21世紀之后,汽車進入家庭使我國汽車產業迎來了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201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超過2300萬輛,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的地位,汽車工業基礎進一步夯實,企業生產規模、技術水平、市場集中度均有顯著進步;另一方面,現有產業政策難以解開自主創新之難題。我國雖然是汽車大國但還不是汽車強國,外資品牌依舊主導著話語權、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零部件技術缺失、零部件工業發展滯后等問題依舊困擾著我國汽車工業。當前中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階段,汽車產業也進入了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汽車產業政策應適應轉型的要求,實現選擇性政策向競爭性和功能性政策的轉變。
全文見附件:以競爭性產業政策推動汽車產業升級-國家信息中心 李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