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近年來,新冠疫情迫使就業服務不斷由線下向線上遷移,不管是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還是經營性就業服務平臺都得到長足發展,已經成為招聘求職的重要依托,平臺上已積累大量就業服務數據。然而,目前就業服務平臺仍存在著不便利、不安全等問題,就業服務數據的價值也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國就業服務平臺格局和功能,優化就業服務數據管理和應用,創新“制度+技術”新型數據安全防控機制,有力支撐“十四五”時期就業促進工作,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一、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健全,支撐作用發揮顯著
“十四五”促進就業規劃指出:持續加強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著力打造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提升勞動力市場供需匹配效率。規劃目標正初步變為現實,就業服務平臺和數據發揮較大支撐作用。
(一)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實現全國聯網和信息匯聚
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上開辟“就業服務專欄”,標志著國家級網上就業服務總入口建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開通“就業在線”網站,匯聚各地、各類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和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信息,實現招聘求職信息實時、全面匯聚、共享和發布,支持跨區域、跨層級開展招聘求職服務。教育部建成“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打造24小時365天“全時化、智能化”平臺,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更優質的“互聯網+就業”服務。
(二)就業服務數據不斷積聚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我國就業數據主要來源于統計部門、人社部門和教育部門。統計部門每月通過統計和推算的方式獲得城鎮調查失業率、全國農民工數量等數據。人社部門依據全國80個城市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信息,每季度編制發布市場供求狀況分析報告。教育部門在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上發布重點學校就業質量報告反映大學生就業情況。此外一些市場調查機構結合政府部門公開數據和經營性就業服務平臺數據不定期發布相關研究報告??偟膩砜?,數據統計范圍不斷擴大,數據發布頻度不斷加快,為政府就業政策制定、學校專業設置和青年就業規劃提供了較好的支撐。
(三)經營性就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持續創新
在《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的規范引導下,經營性就業服務平臺加快發展,創新開展培訓、測評、職業指導、勞務派遣、崗位外包、靈活用工等服務。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網上就業服務發揮出越來越大作用。據調查,2021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規模為160億,這一數據較2020年增長了約48.2%,為近5年同比增長率最高的一年。未來三年網絡招聘行業市場仍將保持高速增長。
二、就業服務平臺和數據應用面臨三方面問題
(一)就業服務平臺的便利性仍需進一步提高
一是權威就業務服務平臺網絡入口不明顯。目前網上就業服務平臺比較多,但權威平臺網絡入口不好找。全國就業服務平臺標準化程度不夠,從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就業專欄鏈接的地方平臺來看:有17個省份有2個以上公共就業服務平臺,14個省份只有一個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平臺名稱五花八門,沒有統一標志,服務范圍和水平也有較大差別,尤其是職業學校覆蓋不全。二是用專業名稱搜索得到的信息匹配度較低。各類就業服務平臺上發布的招聘信息基本以職位(崗位)名稱作為關鍵字,沒有建立起專業名稱和職位(崗位)名稱之間的關聯關系,在平臺上以專業名稱搜索得到的信息匹配度較低,需要經過多方核實確認,耗費大量時間精力。三是就業服務平臺功能不完備。一些地方就業服務相關政策、數據發布、職業指導、面試、簽約、培訓、技能大賽、勞模展示等服務分布在不同網站上,距離規劃中提出的一體化服務模式和“一網通辦”等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全國統一人才市場的建設。
(二)就業服務大數據發揮作用仍不充分
一是精準就業政策需要大數據支撐。當前勞動力流動性強、工作崗位變化快,就業服務數據多頭、分散管理,缺乏全量數據,勞動力資源整體狀況難以掌握,不利于提升就業政策的精準度、及時性。二是學校專業設置需要大數據支撐。目前學校在設置專業、確定招生人數過程中缺乏宏觀數據支撐,決策科學性不足,如法律、會計、工商管理等專業一哄而上,出現數量上嚴重供大于求,或者是專業不能滿足行業、產業發展的需求和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的局面。二是學生選擇專業時需要大數據支撐。目前,不少家長和學生盲目追逐“熱門專業”或未能根據學生個人條件選擇適合的專業方向,導致學生對所學專業感到迷?;虻钟|,不愿意深入學習。畢業后不具備專業能力,不得不轉專業讀研、跨專業就業。
(三)經營性就業服務平臺違規行為屢禁不止
個別經營性就業服務平臺倒賣個人簡歷進行非法牟利,擾亂了就業市場秩序。還有一些不符合資質的企業,通過虛假信息注冊平臺賬號或“掛靠”的形式取得發布信息的權限,運用正常的招聘流程騙求職者到現場面試,隨后進行不法活動,甚至危及求職者的人身安全。亟需建立制度+技術新型防控機制,保障就業數據更安全。
三、充分利用就業大平臺大數據,持續提升就業服務水平
(一)構建全國統一就業大平臺,促進就業服務更便利
實現就業信息“一站發布”。統一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名稱、功能和建設標準,構建全國一體化“1+2+N”公共就業服務體系?!?/span>1”為一個入口,縣以上人民政府網站設置就業服務專欄,作為本級就業服務平臺統一入口;各級政府集中力量建成2個平臺,一是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二是學生就業服務平臺?!?/span>N”是多個經營性就業服務平臺。國家、省、市、縣四級平臺按照統一數據標準橫向聯動、縱向貫通,實現招聘求職信息一站發布、實時匯聚、全面共享,為求職者提供權威的求職渠道。
實現專業職位“一鍵匹配”。將教育部門牽頭制定的《學校專業目錄》和人社部門制定的《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嵌入就業服務平臺,并動態更新,提升就業服務平臺信息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優化平臺功能,方便“一鍵匹配”專業對口職位,求職者輸入專業名稱系統即可自動匹配對口就業職位。
實現就業服務“一網通辦”。在各級學生就業服務平臺上提供就業政策、畢業生信息、職位信息、實習信息、學校就業質量報告發布,專業和職位精準匹配,就業指導、網上面試、網上簽約等功能,開設大學生下基層等專區;在各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上提供就業政策發布、招聘求職信息發布、網上招聘會、公益培訓、職業規劃等功能,開設促進殘疾人就業、技能大賽、勞模展示等專區。
(二)充分利用就業服務大數據,支撐就業決策更精準
為政府“促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分級建設全國統一專業庫、職位庫、培訓庫、資質庫、人才庫,隨時歸集就業服務平臺上的新入數據,實時掌握各專業人力資源情況和產業發展用工需求,制定和施行切實管用的人才培養和培訓政策,精準有效支持區域、產業可持續發展。
為學?!罢{學科”提供數據支撐。根據就業服務數據,統計發布“專業對口就業率”指標,引導學校優化學科專業設置,布局社會需求強、就業前景廣、人才缺口大的學科專業,對專業對口就業率過低、不適應市場需求的學科專業及時調整。
為學生“選專業”提供數據支撐。各院校在現行就業質量報告基礎上,細化描述各專業學生對口就業情況,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向學生和家長開放就業數據。依托平臺數據,將職業素養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向低年級拓展,結合勞動實踐等活動,引導學生提早進行職業體驗,盡早明確職業目標,及早開始專業積累。
(三)創新制度+技術新型防控機制,保障就業數據更安全
嚴格落實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用人單位、勞動者、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依規辦事、加強自律,加強對個人隱私信息的保護。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推行遠程監管、移動監管、預警防控等非現場監管,提升網絡招聘服務監管精準化、智能化水平。對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社會危害較大的網絡招聘服務違法失信行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公開曝光并納入失信記錄。
創建新型數據管理共享核驗機制。依托國家公共平臺強化對個人信息、專業庫、資質庫、人才庫等重要信息的保護。用人單位可以通過經營性平臺查看個人隱私等重要信息,但重要信息不在經營性平臺落地,避免個人隱私和重要數據發生泄露,確保數據安全。對于經營性平臺提供的招聘信息,通過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與工商、稅務、人設、勞動監管等部門的數據進行聯網核驗,確保信息真實、完整、合法。
(來源:《中國經貿導刊》2022年第11期;作者:劉曉光,國家信息中心公共技術服務部 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