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建共享數字之都”為主題的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體驗周于8月24日正式開幕,由國家信息中心研究編制的《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首場主題活動上發布。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志廣以《加快城市數字化轉型 構建數字時代發展新優勢》為主題深入解讀了《報告》。
上海為什么進行城市數字化轉型?在單志廣看來,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上海貫徹落實數字中國戰略,提升超大城市運行治理能效,解決發展中的急迫問題,加快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鞏固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構筑數字時代新戰略新優勢的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戰略選擇。
“上海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是數字中國的要求,也是上海推動整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上海發展智慧城市,構建城市治理現代化樣板和標桿的戰略選擇,同時數字化轉型也是上海讓人民群眾有更好的獲得感,享受更好生活品質的一種有效的途徑。”單志廣說。
單志廣介紹,《報告》提出數字化轉型的六度發展模型,即數字經濟發展厚度、數字生活的溫度、數字治理的精度、數據要素的廣度、數字技術的深度、數字生態的韌度,通過六個維度分析,上海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也實現了六方面成效。
一是經濟轉型有活力。通過平臺賦能和龍頭企業引領,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拉動作用,2021年企業互聯網業務累計收入同比增速達35%,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3.24萬億元人民幣,處在全國首位。
二是數字生活有魅力。通過高頻的應用,體現城市數字化轉型的作用。比如“底層民生”,讓特殊人群能夠共享數字化紅利;“基本民生”,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化服務,便捷化就醫等;“質量民生”,為老百姓打造更好的智能化體驗,如智慧停車、數字文旅等。
三是治理轉型有魄力。2021年在省級政府網上政務能力評估中上海名列全國第一,“一網通辦”成為上海政務服務的金字招牌,一網統管應用場景不斷創新、豐富。
四是數據激活有效力。通過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開放、交易流通,釋放了整個經濟的活力。公共數據開放成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新名片,發布了公共數據資源目錄1.9萬多個,發布的數據是1214億多條,數據信息要素市場構建在全國領先一步,發布了《上海數據條例》,構建上海數據交易所。
五是數據技術顯威力。上海是率先建成雙千兆寬帶的第一城,算力規模在全國處在領先位置,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為代表的技術創新成果愈發明顯,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發機構和平臺載體。
六是組織實施有合力。上海整個城市數字化轉型是一盤棋、一體化推進,高規格、協同推動了數字生態的重塑,包括成立領導小組,重視網絡空間全面治理和安全保障,加大開放合作力度等。
單志廣指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有個“123456”經驗,1是“一數”賦能,通過數據要素便捷的供給流通,保障了整個城市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2是“兩網”發力,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推動城市精細化治理新模式。3是“三化”聯動,通過經濟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供給、新動能,通過生活數字化轉型形成了新需求和新體驗,通過治理數字化轉型構建了新環境和新能力。4是“四維”推動,通過分析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經驗,倡導互聯網思維、新管理思維、新市場思維和新統戰思維。5是“五型”發展,包括發展創新型經濟人才、服務數字經濟的品牌、構筑總部型的集群、發展開放型通道、發展流量型經濟等。6是“六度”協同,及上文的“六度”發展模型,構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新模式。
下一步,單志廣指出,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前景依然非常廣闊,未來發展空間非常巨大。他建議,第一,進一步進行前瞻性布局。第二,要繼續做好排頭兵,做好示范引領,打造全球城市數字化轉型示范區。第三,要進一步突破難點,現在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仍然有一些瓶頸和制約需要突破,比如數據交易的模式、數據確權的方式等,來更好地實現數據要素的價值化。第四,更好推動整體轉型,城市數字化轉型一定是全面性的、一盤棋的經濟社會聯動,實現整體效益的最大化。第五,要規則護航,要通過完善數字化發展的機制、規則,來引導平臺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他認為,接下來上海要巧用外力,加快完善功能平臺設施,更好地實現開放性數字化發展格局,實現長效發展。城市數字化轉型一定是按照技術發展、需求發展、產業經濟、社會治理、民生發展不斷迭代,來構建多元參與的生態體系。
“我們衷心希望上海通過城市數字化轉型實踐,能夠不斷地演化,為中國的城市數字化轉型,為構建數字中國形成更好的經驗,打造更好的中國范式。”單志廣說。
(來源:中國新聞網)